白银市通过“四个强化”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白银日报发布时间:2024-9-27
近年来,白银市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通过抓活动阵地建设、抓责任清单落实、抓服务能力提升、抓宣传宣讲成效,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强化统筹协调抓好活动阵地建设
白银市按照要求,成立由县(区)党委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和志愿服务总队长的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志愿服务中心,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纳入县(区)重要议事日程,与县(区)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一体推进,整体谋划,充分发挥县(区)委“一线指挥部”作用,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标准,统筹县域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整合服务功能,贯通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阵地设施,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先进模范、群众等参与文明实践活动。联合教育、民政、司法、工会、媒体等联席会议单位,结合特长发挥优势、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年度重点工作安排,着力构建各负其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强化目标任务抓好责任清单落实
白银市创新运用“四张清单”(任务清单、月报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工作法,做到重点工作任务列计划、每月活动有策划、问题梳理精准化、整改落实从快化,按照“14536”(一个目标、四个定位、五项工作、三个到位、六大能力)总体要求,抓好文明实践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落实。结合县域实际,建立5个县(区)、78个乡镇(街道)、850个村(社区)领导包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书记”齐抓共管机制和三级贯通的体制机制,立足常态长效,推动形成县(区)委书记(文明实践中心主任)一线指挥、乡镇(街道)书记(文明实践所所长)抓好落实、村(社区)书记(文明实践站站长)具体实施的创建格局,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党委书记带头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已成为一种工作常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已成为城乡基层治理的重要依托。
强化过程指导抓好服务能力提升
白银市探索建立由宣传部门、市文明实践办和县(区)党委宣传部门、县(区)文明实践办挂点联系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部门联动协调解决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着力推动各项公共服务资源向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汇聚,让文明实践各类阵地活起来、用起来。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强化人员培训学习,充分利用市委党校、会宁干部学院等白银当地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和省内外学习机会,培训百名文明实践宣讲员,组织县(区)文明实践工作业务骨干长见识,拓视野、提能力。邀请文明城市创建专家来白银开展业务交流,切实提升文明创建质效。总结推广先进县(区)中心建设经验,在全市范围内组织观摩学习,学方法、增智慧,促实干。
强化载体创新抓好宣传宣讲成效
白银市聚焦提升文明引导力,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思路,把文明实践宣讲与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工矿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传承结合起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用“讲、评、帮、乐、庆”的工作方式,组织百姓名嘴、道德模范、致富带头人、非遗传承人、基层干部、百名文明实践宣讲员,以志愿服务“点单”的模式,面向基层开展“‘习语润心’理论宣讲进基层”“文明实践大讲堂”“乡村故事会”“‘靖’善尽美”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科学理论,传播党的声音、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厚的精神滋养、凝聚感恩奋进的精神力量。
(白银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武 通讯员 罗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