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文明办公示 2016年度白银市“ 身边好人 ”候选人

  2016年“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于3月初启动,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广泛发动,深入发掘、收集、报送涌现的好人好事。白银市文明办对各县区各部门推荐的候选人进行了认真审核,经评审会第一次评选确定20名先进人物作为本次活动候选人,其中,敬业奉献好人候选人6名,助人为乐好人候选人3名,见义勇为好人候选人4名,诚实守信好人候选人1名,孝老爱亲好人候选人6名。现“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已经进入候选人社会公示和接受群众监督阶段,为确保活动面向全市干部群众、公开公平公正、严谨科学有序,特将20名候选人名单在此进行社会公示,广泛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监督,听取干部群众对公示候选人和评选过程相关工作的意见,评选出白银市民自己喜爱和崇尚的“2016年度身边好人”,在全社会形成学习身边好人、宣传身边好人好事的浓郁氛围。

  白银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向社会公布咨询电话(0943—8627382),干部群众若对候选人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见,可拨打电话反映情况,确保本次“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公平公正公开。

  附件:白银市2016年身边好人候选人(20人)

  白银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10月24日                       

  白银市2016年“身边好人”候选人事迹

  孝老爱亲

  1.常梅,女,汉族,1976年8月生,平川区电力路街道靖电社区居民。

  常梅与丈夫1997年结婚,便肩负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对公公婆婆照顾的无微不至。公公的哥哥,夫妻俩因为年轻时不能生养,膝下无子,年岁已高身体不好,2004年初,大妈患上了脑瘫,大小便都不能自理,无人照顾,作为侄媳的常梅看不下去了,就又开始主动承担起照顾大伯大妈的重任。她的两个孩子由于耳濡目染,从小都特别孝敬老人,每次吃饭总是先把饭端给老人,然后才自己动筷子。

  作为一名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她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从未因个人私事耽误工作;作为妻子,她做到了贤良体贴;作为母亲,她做到了慈爱善良;作为人子,她做到了百善孝为先。她用20多年的时光精心侍奉四位老人的事迹令人感动,她说:“我能亲手侍奉四位老人,我要感谢上苍给了我丰富的阅历,感谢上苍给了我日久弥坚的磨砺。”

  2.马仲芳,女,汉族,1975年8月生,靖远县大芦乡小芦村村民。

  马仲芳是一名普通劳动妇女,每日起早贪黑,除了干农活,还要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2013年冬,她72岁的老父亲生病被查出患有脑梗塞,她开始忙碌起来,不仅要下地干活,还要照顾父亲的衣食起居,给父亲一日三餐都是合理搭配,即便从田里回来累得筋疲力尽,也要照料好父亲,并收拾家务,任劳任怨。她所做的一切都被邻里看在眼里,被人们广为称赞。她践行着传统孝道,印证着作为儿女的孝心,诠释了一个农村媳妇的博爱、仁慈、善良和美丽。

  马仲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尊老、敬老、爱老,展现了农村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2015年9月,被中共大芦乡委员会、大芦乡人民政府授予“孝老爱亲模范”荣誉称号。

  3.贺武,男,汉族,196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平川区审计局副局长。

  1994年至2004年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他的家庭先后遭遇不幸际遇。弟弟打工时不幸头部受伤,后来精神失常,年老的母亲身患多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又遭遇车祸身亡,弟媳不堪忍受家庭压力患病不幸去世,留下精神不正常的弟弟带着三个年幼的侄子陷入了非常困难的境界。在这种情况下,他勇敢地挑起家庭的重担,他二十几年如一日,坚守亲情,照顾患精神病的残疾弟弟、抚养三个侄子,身体力行,支撑起这样一个家庭。他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孝老爱亲精神,为文明家庭、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4.康义义,女,汉族,1967年2月出生。会宁县新塬乡上塬村南沟社村民。

  1990年5月,她嫁给上塬村小伙刘存儒。2007年,84岁的婆婆下台阶摔倒了,右臂、右半身受伤,生活不能自理。她放下了家务农活,跑东走西求医买药,托人千里外买来了消肿止痛药,早晚坚持按摩热敷,一百多个日夜,她毫无怨言。婆婆临终前在呻吟中不停地呼唤着她的名字,直到安祥地闭上了眼睛。几十年的媳妇生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顺”二字。不仅家里的关系相处得和睦,邻里关系相处得也很融洽,她对待老人以孝心,对待家庭以爱心,为邻里热心帮忙,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称道。

  2016年,以康义义家庭孝亲敬老故事为题材的纪录片《山菊花》,分别荣获第二届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纪实类节目二等奖和第一批甘肃优秀本土纪录片一等奖。

  5.李兴明,男,汉族,1955年9月出生,白银区均安村二社村民。

  多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着6位老人(父母、二叔、二婶、六叔、六婶),几年来,母亲、二叔先后身患重病,其他几位老人也身体日渐消弱,可生活的重担并没有使他屈服,他始终坚持照料老人,直到他们在自己家中相继去世,为他们送终。他用真情无私的付出在村民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照料6位老人几十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属人间常情,但确实难能可贵。李兴明,用他的善良和孝心为长辈和父母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均安村街坊四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6.任振雄,男,汉族,1955年3月出生,平川区宝积镇尖山村三社村民。

  2010年4月的一天晚上,任振雄的弟弟匆匆办完事,准备赶往自己所在的单位,在过马路时被一辆疾驰而过的轿车撞倒在地,造成颅脑严重受损。为了帮助弟弟尽快康复,年过六旬的任振雄放下了田间地头的锄头,放弃了一家人的生计学起了按摩,学成后每天坚持给弟弟按摩至今已经5年。如今被医院定论为“植物人”的弟弟已经在慢慢苏醒,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这不能不说是医学的奇迹。

  敬业奉献

  1.雷永珍,女,汉族,1962年12月生,中共党员,会宁县文化馆馆长。

  雷永珍在工作岗位上,长期组织、策划、承办大型系列纪念活动,举办各类展览,展出本土书画家、摄影家以及各地名家作品2000多幅,极大地提高了会宁的知名度。每年都组织举办各类大型歌舞晚会、社火表演、焰火晚会、灯谜晚会、书画、摄影、剪纸展览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展演活动。自2006年负责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申报的非遗项目会宁剪纸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名录,2011年8月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牌仪式,并受到刘延东副总理的亲切接见。选送的剪纸、皮影、刺绣、香包等民间工艺品参加国家、省、市展览,并多次获奖。组织主办的内部刊物《会宁文化》以发掘会宁县文化内涵、培育文学新人为宗旨,已编辑印发25期,受到社会好评。

  2.芮文富,男,汉族,1960年5月生,景泰黄河石林景区筏子客。

  在同行眼里,芮文富热情、开朗、乐于助人。然而,这一切随着今年6月30日发生的事情却成了过去。当天上午11时许,来了一拨客人,羊皮筏子景点先后发出5个筏子,每个筏子乘坐了三名游客,芮文富排在第二个。整个航道长3公里,行驶过程中,大家好像并没有发现芮文富的异常,其实,从河中向岸边靠近的那一刻,心梗突然发作的他正费尽全身力气划动船桨让羊皮筏子靠岸,筏子靠岸的瞬间,他走下筏子后直接躺倒在岸边,但他一只手却死死抓着筏子,等乘客顺利上岸后,自己已经无力起身,就这样让三名游客安全上了岸。

  抢救芮文富的医生说:“他是因为突发心肌梗塞而死,如果他当时在感到不适的时候,能够及时停止手上的动作,不出力,很可能就不会发生后来的意外。”一边是自己的生命安全,一边是三名乘客的生命安全,大家不想评论芮文富的选择正确与否,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有下一次,他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3.段福才,男,汉族,1971年8月生,中共党员,白银市红十字中心血站质量管理科科长。

  多年来,段福才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创新,2次入选白银市创新人才工程,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无偿献血先进工作者、科技先进工作者、科技创新带头人,2016年5月,入选全国输血领军人才库。他在保障血液安全方面成绩突出,1996年检测出了甘肃省艾滋病首报病例,至今已检测出了1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白银市及全省输血传播疾病控制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他解决了发生在本市的与血型血清学、临床输血相关的疑难复杂问题近1000例。他所在的实验室连续8年参加国家和省上的质量评价,成绩均为优秀,实验室检测水平已居于全国先进行列。

  完成科研项目5项,有3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2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得白银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4项。在《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国输血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等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26篇。

  4.刘宏胜,男,汉族,1964年11月生,中共党员,会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参加工作30年来,刘宏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用心血和汗水为旱地农业工作做着贡献。他在工作中勤于钻研思考,加班、加点、没有节假日,舍小家,顾大家,任劳任怨,毫无怨言。他大部分时间奔波在农业生产第一线,负责技术推广,落实国家农业项目建设。曾参与完成10多个农业科研项目,在农业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1项,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获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荣誉证书1项,白银市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省农牧厅先进工作者1项、省WFP/IFAD农村综合发展项目办公室先进工作者2项、会宁县委县政府先进个人3项。

  5.武丕栋,男,汉族,194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平川区王家山镇万庙村党支部书记。

  一个泥土地上翻爬滚打的汉子,曾在鲜红的党旗下高举拳头,立下“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誓言。在万庙村6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不计得失、一心为民,有力地推动村级经济跨越式发展;1998年他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号召三委班子成员、党员群众自筹37万元,建成600平方米的办公楼;2008年,自己拿出5万元作为筹资为村里铺路;2010年,带领大家入股集资,投资5480万元建设农贸市场;2012年,他心系群众,新建了文化活动室、戏楼、健身广场等,为村民树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用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扞卫着自己无声的誓言。

  6.杨映宁,男,汉族,1968年10月出生,靖远县第二中学教师。

  1990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担任班主任,长期从事高三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班集体,所任学科教学成绩一直处于全市前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近十年他所带班级高考上线人数居全县第一。2006年所带班级二本上线86人,一人名列全省第九名、市第一名,被北京大学录取;2007年上线92人,靖远县第一、二、三名,省九十七名;2008年上线81人,白银市第一、二名,省二十二、三十二名;2009年上线94人,市第一名,省十六名;2010年上线97人,市第一名,省四十名;2011年上线81人,省十八名、四十名、九十三名;2012年上线98人,省四十名、六十七名,市二、三名;2013年上线97人;2014年上线81人,;2015年上线101人,县第一名。2005年获靖远县优秀班主任、园丁称号;2006年获白银市先进班集体称号;2009年获白银市优秀教师称号;2010年获甘肃省园丁奖。

  助人为乐

  1.贾汝环,男,汉族,1944年3月生,靖远县北湾镇中堡村村民。

  贾汝环,这位现已72岁高龄的老人,很多当地人经常会说起他,在滴水成冰的12个寒冬里,老人一直坚持义务扫马路。每当雪夜凌晨,别人还在睡梦中时,老人已经开始在位于燕凹沟的进城必经之路上扫雪,这一干就是4000多个日夜,他挥动着扫帚扫掉了出行人的顾虑,一把磨得发亮的铁锹在路上撒下了平安沙。

  贾汝环60岁那年的冬天,天气下雪,他见到位于燕凹沟的这段坡陡弯急、极其危险的进城必经之路,缺少管护,既阻碍群众出行,又影响环境,便有了管护的念头,他自己买来铁锹、大扫帚,开始了义务扫路的生涯。他说:“现在农村富裕了,吃穿不愁,就更得自觉爱护好周围的环境卫生,享受了国家这么多好政策,我总得为大家做点事呀。不然,一天天老去,还不知道能活多少岁,趁身体硬朗,为大家做点小事。”

  他没有做出惊天伟业,但这位七旬老人不畏艰辛,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地守护着这份执着,为当地群众的安全出行无私奉献着。

  2.金万兰,女,汉族,1946年8月出生,白银区水川镇五柳村村民。

  现年70岁的今万兰十多年来资助和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年轻时她思想超前,头脑灵活,小本生意也是做得红红火火,日子自然是宽裕富足,本该扬眉吐气、炫耀时,她却偏偏长了副慈悲心肠,见不得别人受苦。多年来金万兰一直自掏腰包,资助一名无依无靠的孤儿完成学业。给予一名失去右臂的残疾人生活上一定的帮助。为一名13岁的残疾女孩,默默捐助学费至今。

  她行善,所以安康;她好德,所以子孙富贵。多年来她的善行美德影响着子女,小儿子陶国林事业昌达,反哺家乡,开发乌金峡,打造国学院,捐资建学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3.张彩宏,女,汉族,1957年9月出生,白银市第六中学退休教师。

  2009年7月,她诊断出得了胃癌,在做了4/5胃切除手术后她开始配合医生化疗,并主动开始接触一些公益团体。至2010年4月,6次化疗结束之后,她办个课外辅导班,帮助身边那些普通家庭和困难家庭的孩子,为他们免费辅导功课。通过口口相传,四年来找张老师辅导、补习的学生超过了100人。张老师说,她的爱心课堂每天都正常开放,到了周末会增加一些国学诵读和社会公益活动。为了激励孩子们认真学习,她在校教书时就常用自己的工资为孩子们发点奖学金,她设置了全勤奖、默写奖、做题奖、活动奖和月考奖等,对于初三的孩子还专门设立了期中奖、期末奖。对于排名前位的她都会有不等的现金奖励。如今已累计发放十余万元。张老师笑称,“我这是用自己的方式给困难的孩子助学。小时候曾经有个奶奶给过我2元钱,温暖了我几十年,为此,我坚持,我无悔,我快乐。”

  见义勇为

  1.刘旭军,男,汉族,1972年4月生,白银区水川镇顺安村村民。

  2015年7月22日,烈日当头、炎热难耐,两位18岁左右的青年在黄河岸边的水坑中不慎溺水。在不远处捕鱼的刘旭军听到呼救声后,丝毫没有犹豫,飞速奔向了水坑,来不及脱去衣服,一个猛子扎进了水中,几分钟后施救无果,浮出水面的他已满脸发青,他深呼吸后,又是一个猛子扎进了水里,多次施救后刘旭军体力已严重透支,但他还是在水中继续搜寻着两个青年的身影,并凭着丰富的经验,与赶来救援的刘问学合力将两名青年拖上了岸,并进行抢救,还急忙拨打了110和120等救援电话。

  刘旭军不畏艰险、舍身忘我的品行,犹如夏日里的清泉,滋润灵魂,展现出了新时期农民的大义大勇。

  2.刘问学,男,汉族,1967年10月生,白银区水川镇顺安村村民。

  2015年7月22日下午,天气炎热,两位18岁左右的青年在黄河岸边的水坑中不慎溺水,刘问学听到这两名溺水青年其他同伴的呼救后,迎着呼救声赶到岸边,他不顾自身安危,跳入水中救人,凭着娴熟的水性和理智的判断,20分钟后,他与同村的刘旭军托起了两位青年的身体,上岸后及时进行抢救,可是事与愿违,两名青年已经溺水身亡。刘问学并没有袖手旁观,和在场的其他人明确分工,联系了村委会,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了当事者的父母,并及时拨打120和110。

  刘问学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救人、义无反顾的行为体现了新时代农民高尚的品行和道德情操,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肯定和赞许。

  3.韩维虎,男,汉族,1956年3月出生,白银供电公司景泰县公司家属院保安。

  2016年4月8日凌晨四点多,景泰县供电公司家属院二单元一楼突然起火,住户张新平和女儿张娜被困在了房间里,危急关头,母女俩极力呼救,正在值夜班的他,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他砸了玻璃冲进现场救人,就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左手手指肌腱被地上的玻璃割断,他不顾自己的伤势,奋力营救被困的母女,使得母女最终安全逃离火场。

  在工作中他特别操心,乐于助人,小区住户有大小事他都热心帮助。这样一个普通的人,以实际行动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4.周邦彪,男,汉族,1959年6月出生,靖远县五合乡村民。

  2012年5月,靖远县北滩乡、东升乡发生系列入室盗窃农户粮食案件。犯罪嫌疑人驾车到粮行销赃,周邦彪感觉事情蹊跷,乘机用手机拍下了其中一人和车辆的照片,在侦查员走访调查时及时提供了重大犯罪线索。公安机关据此成功打掉了以犯罪嫌疑人张某为首的犯罪团伙,破获系列盗窃案件18起。

  诚实守信

  1.赵永康,男,汉族,1966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甘肃省人大代表,现任会宁县康之源养殖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

  1993年,他独自到白银市打工,凭着踏实肯干、忠厚老实、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把家乡的150人闲散劳动力组织了起来,组建了会宁县郭城驿镇有康劳务队,赚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为使地方经济进一步发展,赵有康依靠当地资源,于2007年办起了会宁康之源养殖有限公司,安置150名农民工就业。十多年,公司秉承“创一方产业,带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宗旨,发展自己,造福百姓。2008年6月,被白银市人民政府树为“白银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2年12月,被国家农业部树为“奶牛标准化示范场”;2013年10月,被白银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众多荣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在线留言|版权声明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宣传部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