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景泰县 > 景泰民营企业争当“三变”改革排头兵

景泰民营企业争当“三变”改革排头兵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西e网—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18-6-4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景泰县将民营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实现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三变”改革相结合,紧盯深度贫困,广泛凝聚力量,“破三弱、强造血”,组织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通过产业扶贫、物资帮扶、技术指导、带动就业等措施,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加快脱贫进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油助力。

  搞好广泛动员,营造宣传氛围。景泰县委、县政府通过现场查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增强非公经济人士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了非公经济人士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同时,组织统战、工商联相关负责人积极深入会员企业做好联系沟通,共同分析情况,结合群众增收计划和企业各自优势制定帮扶规划,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结对签约,建立帮扶关系,建立帮扶台账,让非公企业精准帮扶。

  发展产业帮扶,捆绑带动发展。有产业才能带动致富,为此,景泰县有针对性地鼓励引导非公经济企业家结合各自企业发展计划,依托“6+5”产业奖补政策,以“龙头企业+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种植养殖基地+贫困户”“专业大户+贫困户”“农村休闲旅游+贫困户”等模式建立产业基地,既促进了企业发展,又带动群众致富脱贫,力求企业与贫困户之间互利共赢。

  依托电商帮扶,稳定农户收入。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对市场具有敏锐的触觉、先进的营销理念和手段,利用自身优势在市场与扶贫对象之间架起桥梁,把双方的需求对接起来,加以传播,合理调动市场资源,特别是开展电商扶贫,将特色产品在互联网上销售,在助农增收上发挥着优势作用。农村淘宝将甘草、甘草羊、沙漠枸杞、碱水鱼虾、杏脯、五佛大枣、皇冠梨、和尚头面、旱砂地籽瓜、小金瓜等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开展智力帮扶,实现村企共赢。借助企业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开展智力帮扶,为结对村经济发展出谋献策,为扶贫对象提供免费培训,帮助群众更新生产生活观念,提高生产技能和生活质量等,实现互利共赢。全县80家扶贫龙头企业带动57个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实现全县剩余建档立卡贫困村民营企业帮扶全覆盖,通过技术培训转化当地劳动力,提高产品质量,企业自身也得到健康发展。

  吸纳就业帮扶,促进村企互惠。积极发挥非公经济的就业主渠道作用,重点解决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积极吸纳帮扶对象进企业务工,实现其稳定增收。大力支持用人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提升劳务服务水平,健全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工作机制,推动贫困人口就地就业。支持鼓励景区、旅游宾馆、合作社、农家乐、农业观光采摘园、旅游娱乐、旅游购物场所等旅游实体企业根据自身岗位的设定与需要,采取就近原则,优先录用贫困人员,并签订劳动用工合同,解决就业问题。

  倡导公益帮扶,凝聚助学合力。企业及企业家崇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致富思源,捐款捐物参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红砂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先后筹资120万元,兴建了红砂岘村级办公室及活动场所,修建文化广场3000多平方米,硬化村庄道路4.2公里,整修渠道2公里。景泰县外商联合会自2013年以来,积极奉献爱心,募集18万余元资助家庭贫困子女上学;募集7.9万元慰问贫困户、孤寡老人、退伍军人等;募集20.7万元帮助正路镇、草窝滩镇修建通村公路、衬砌渠道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景泰县非公经济已然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一道活水、一股新生力量,必将为更多的贫困户带来新的希望、为景泰县圆满完成脱贫任务作出新的贡献。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