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白银新闻 > 生命中最美的托举 —— 记全国第七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李岩河

生命中最美的托举 —— 记全国第七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李岩河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西e网—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19-9-16

  生命给予另一生命善举,这是人性的闪光,亦是人性的伟大。见义勇为,往往源于厚积的道德力量。2002年、2015年,在生死攸关之际,我市靖远县北湾镇中堡村村民李岩河不顾个人安危,先后两次入水,及时挽救了三个人的生命。以他生命中最美的托举,迸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辉。
 
  2015年10月3日下午4时左右,北湾镇高崖村村民田成顺一家忙着收玉米时,他的孙子跑去黄河边玩耍,田成顺看见后,连忙跑过去,还没来得及阻止,孙子已不慎掉入河中,不会游泳的他一边呼救,一边跳入河中救孩子,情况万分危急。此时,正在附近钓鱼的李岩河听到了河边急促的呼救声,他立即丢掉手中的渔具,顺着声音飞奔到河边,顺水望去,李岩河在河心湍急的水流中看不到人影,只看见两只手无力地挣扎、扑腾着。人命关天,此时的李岩河来不及多想,更顾不得将衣服、鞋袜脱下,当即纵身一跳,奋力向河中央的溺水者游去。
 
  众所周知,黄河靖远段位于黄河上游,向来以水流量大、流速快、暗流凶险着称。当时已是深秋,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李岩河冻得瑟瑟发抖,脸色也已经冻得发白,为了尽快救人,他费尽全身力气,终于在水下把溺水的孩童寻找到,并咬牙顶着寒冷与体力不支把孩子送上了岸。由于逆流而上,在第一次下水救人过程中李岩河体力消耗极大,再次入水,对他来说,危险重重,可是耿直善良的他早已将个人安危抛在了脑后,当时的意念只有一条,那就是二次下水,找到田成顺老人并将他救上岸。时间就是生命,李岩河将孩子救上岸后,又迅速跳入河中,此时,河中的田成顺早已不见了踪影,一次次搜索,一次次失败,李岩河并没有放弃,他浮起来换了一口气,又扎进水里,好不容易找到田成顺,可是田成顺已经失去知觉,无法配合李岩河上浮,身体在水中显得十分沉重,加之逆流而上耗费了大量体力,营救又失败了。李岩河深吸一口气,再次潜入水中施救,凭借着坚韧的毅力,他用尽全力,最终将田成顺的头托出水面。逼近岸边时,李岩河倾尽全力将田成顺抱上了岸。面对还处在昏迷状态的田成顺,气喘吁吁的李岩河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对昏迷的田成顺进行了人工呼吸,使田成顺脱离了生命危险。
 
  当周围有人围拢过来帮忙的时候,浑身乏力的李岩河却悄悄地离开了现场,回到家就发烧病倒了,父母心疼得直落眼泪,而李岩河却说:“我这点病算什么,救回一个孩子,挽回一个家庭,值了!”
 
  田成顺清醒之后经多方打听,才知道这位救人英雄是李岩河。田成顺的家人激动万分,为感谢李岩河的救命之恩,全家人带着2000元现金以表他们的感激之情,但李岩河坚决拒收。李岩河说不管有没有人跳入水中救人,他一定要下水去救,这是他应该做的。在危难之际,他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救之手,为他人托起生的希望,这就是英雄崇高的道德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偶然性的背后总隐藏着必然性。走近农家孩子李岩河的日常生活,不难发现他助人为乐、感人奋进的故事。
 
  李岩河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平日里乐于助人、诚实憨厚,说起李岩河英勇救人,邻居、朋友、同学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英勇救人举动不是第一次了。原来早在2002年,李岩河在青海打工,一次和工友去涝坝游泳,工友水性不好,跳到涝坝后差点溺水。“当时我就在近旁,先听见工友大声呼救,随后看到他在水中扑腾,他越扑腾陷得越深,情况十分危险。”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李岩河历历在目。眼看着工友快被水淹没,李岩河不顾个人安危,奋不顾身游向工友。在水中,求生欲望强烈的工友恐慌中一把搂住了李岩河的脖子,他奋力挣脱,并拼尽全力拽着工友往岸上游,救回了工友的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岩河舍己救人的事迹不胫而走,微信、微博等自媒体顿时刷屏,新华网、中国青年网、甘肃文明网、《白银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李岩河见义勇为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
 
  “多亏了李岩河舍身救人,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一老一小,他拯救的是一个家庭。”村民罗崇禧说。
 
  “李岩河的救人义举让我们感动的同时,更汇聚起社会向善向好的磅礴力量。他所引领的正能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鼓舞人心、树立正气,让全社会崇尚见义勇为精神、关爱见义勇为人员、争当见义勇为英雄。”靖远县文明办副主任关艳萍说。
 
  荣誉与赞誉纷至沓来,但李岩河的回答真诚朴实:“人命关天,在那一刹那,没有时间顾及自身安危,救人是一种本能,谁遇到这种情况,都不会袖手旁观。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
 
  德不厌小、点滴滋润;善不拒微,聚沙成塔。李岩河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当代农民的勇敢担当,用双手为素昧平生的人托起了生的希望,用热血传承了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他的英勇壮举,感动了身边的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的义举,感动了全社会、感动了白银。这种力量,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大感召力下凝聚出的最需要、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