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景泰县 > 民族村里致富忙——景泰县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纪实

民族村里致富忙——景泰县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纪实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西e网—白银新闻网发布时间:2020-7-23

  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景电二期灌区,20世纪九十年代,从永靖、天祝等县区迁入了少数民族群众2000多人,组成4个少数民族村。其中漫水滩乡的红溪村就是从天祝县大红沟乡和哈溪镇搬迁来的藏族同胞和汉族、土族等民族群众共同生活的移民新村。三十年来,各民族群众团结一心,携手发展,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乐章。
 
  “我们红溪村的收入从全乡倒数到现在排第一,就是这六七年发展的”,红溪村党支部书记周福梧笑着说。红溪村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86户316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4户8人,贫困发生率由31%降至0.79%,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正是红溪村各民族群众共同奋斗交上的优异成绩单。
 
  近年来,红溪村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脱贫攻坚为抓手,着力营造各民族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的氛围。在艰苦奋斗精神鼓舞下,各族群众克服困难,发展生产,建成了道路通畅、产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的移民新村。2017年,红溪村整村脱贫,如今,这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华丽变身,成为“致富新村”。
 
  正在田里察看甘草长势的刘明是红溪村的一名致富带头人。他一手创建了甘肃森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占地7200平方米,拥有中药材生产车间、配套生产设备,办公用房120平方米,大型厂房1000平方米,洗药厂地3个,水池4个,大型农机车、农机器具库房200平方米。2019年,公司承包土地6340多亩,种植甘草5649亩、洋葱100亩、黄芪600多亩,年纯利润达800多万元。谁能想到,如今收入不菲的刘明在2009年,还曾是村里的低保户。
 
  2006年开始试种中药材,刘明经历了产业发展摸索期的失败和困惑,更不幸遭遇家庭变故,重重打击下,这个坚强的藏族汉子咬牙挺住。虽然领低保的时间不长,但贫困的滋味却扎在了心里。发展致富,和乡亲们一起发展致富——这成为刘明的信念。
 
  “自己也挣了一些钱,我看这个产业也能靠得住,就带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们都来一块儿干。”刘明这样说。这几年,刘明开始带着乡亲们栽枸杞、种洋葱,还播下了大片的中药材甘草、黄芪。红溪村的种植结构逐年调整优化,村民们靠种植赚到了更多的钱。尚春燕是红溪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们要上学,她不能外出打工,家里没有来钱路。这两年,在刘明的甘草种植基地,从春种秋收,到冬天的药材加工,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她一年的打工收入能达到两三万元。
 
  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宋鹏玺,他的父辈也是从天祝县大红沟乡搬迁到红溪村的。以前,村里没有产业,他和其他年轻人一起到外面打工。现在,他已经是一名熟练的甘草田管理员,年收入达到七八万元。在他眼里,藏族和汉族都是一样的,只是国家对藏族群众的扶持力度更大。
 
  刘明身后的甘草正在生长季,葱葱茏茏,数千亩连片的甘草田生机勃勃。2006年初,刘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2019年,他被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红溪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实际,聚焦“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充分利用全县“6+5”产业发展政策,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项目安排、贫困户产业达标率三个100%,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在这里取得了决定性成效。
 
  经济收入高了,村居环境改善了,红溪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红溪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以枸杞种植、洋葱制种、黑毛驴特色养殖为代表的“红金黑”三色产业发展。2019年,红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944元,建档立卡人均纯收入9780元。截至2019年底,红溪村已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至8000元之间的有9户,8000元至10000元的有6户,10000元至12000元的有12户,12000元以上的有55户,已脱贫的82户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平均保持在10271元,超过国家脱贫标准3500元。
 
  “民族团结好、经济发展好、生活富裕好、乡风文明好、村容村貌好、民主管理好”的新农村正在有序建成。六月骄阳下,红溪村的枸杞即将进入采摘旺季。再有一个月,红艳艳的西红柿也将映红农民的笑脸。各民族群众携手共建的美丽家园,正在展现迷人的容颜。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