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位置:西E网首页 > 白银区 > 高秀:用孝心和爱心演绎"最美家庭"

高秀:用孝心和爱心演绎"最美家庭"

编辑:王军      信息来源: 白银晚报发布时间:2022-7-19

  白银区表彰了10户市级“最美家庭”,通过本次活动,也让我们认识了获得“孝老爱亲”称号家庭的女主人高秀。她用自己的双手,不但和丈夫撑起了一个家,还解决了村里居家妇女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在公婆的心中,她是一位好儿媳;在丈夫的心中,她是一位好妻子;在儿女的心中,她是一位好妈妈;在村民心中,她是一位带头致富的自强女性。
 
  精心照顾公婆 爱心救助弃儿
 
  高秀的家在白银区武川乡崖渠村,走进高秀的家中,屋里屋外都收拾得井井有条。高秀告诉记者,她今年已经67岁了,膝下有4个孩子,孩子们都谦和、孝顺。无论何时,一家人始终秉承着孝老爱亲、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好家风。
 
  高秀的公婆年事已高,经常有病。面对家中多病的老人,高秀从来没有怨言,总是任劳任怨,吃喝穿戴样样都为老人精心准备。饭桌上,她总是把第一口菜夹给老人,逢年过节,她总是不忘给老人置新衣、买肉买菜改善伙食,增加营养。老人因为病痛的折磨,总有情绪不好的时候,高秀总是低声细语,尽力宽慰。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压垮这家人,一家人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高秀告诉记者,她膝下有4个孩子,但武川乡崖渠村的村民却说高秀家有5个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事还得从42年前说起。
 
  高秀回忆说,42年前的一天,她在村里的一个草垛边遇到一个小女孩。当时小女孩浑身上下脏兮兮的,一双眼睛含着泪花望着她,虽然当时家里已经有了孩子,生活也很困难,但那一刻,已经做了母亲的高秀看到小女孩的眼神后,一下子心软了,她把小女孩带到了家里,梳洗打扮了一番,从头到脚换上了自己女儿的新衣服,从此小女孩就长期住在高秀家,高秀待她就像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吃穿用,样样都不亏待她。
 
  只是小女孩并不是本地人,老家在河南,她是被父母遗弃后,一个人流浪到这里,长大后,小姑娘又回到了河南,她并没有忘记养育过自己的高秀妈妈。多年后,已经回到河南的养女千里寻亲,再次来到了武川乡崖渠村,为高秀夫妇送来了“恩情难忘”的牌匾,并给高秀家买了1辆电动车,亲手做了2床厚厚的棉被,以此来感谢高秀的养育之恩。
 
  用勤劳双手带领村民致富
 
  50年前,16岁的高秀嫁到了崖渠村。当时,丈夫家的生活很困难,经常吃不饱饭饿肚子。面对贫困,倔强的高秀并没有怨天尤人,她和丈夫用勤劳的双手,带动家人发家致富。
 
  高秀说,那时候吃不饱肚子,她很发愁。白天,一家人一起下地干活,一有时间,他们俩就仔细琢磨致富的方法。后来,随着包产到户政策的实行,他们承包了生产队的电磨和榨油机,开始为村里人磨面、榨油,家里有了一定的收入,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
 
  但高秀夫妇并没有因此满足,他们又引进了一些鸡苗和小猪崽开始发展养殖业,虽然很辛苦,可日子在他们的努力下越来越红火了。就在他们发展养殖业的同时,细心的高秀又发现了新的商机——生产饲料添加剂。于是1995年的春天,高秀和丈夫申请注册了盈利宝石粉厂,厂里的员工主要由本村居家带孩子的妇女和一些轻度残疾人组成。盈利宝石粉厂的开办,不但让高秀增加了自家的收入,也解决了村里居家妇女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让她们也有了收入,大家都高兴得合不拢嘴,直夸高秀能干。
 
  想开办自己的手工编织店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儿女们也各自成家立业了。儿孙满堂的高秀却闲不下来,她重拾起自己放下多年的兴趣爱好——绣鞋垫、扎荷包、编拖鞋,做剪纸。村民们谁家要是有个喜事,都喜欢邀请高秀去扎荷包。村里爱好手工编织的妇女,只要有时间,都会围坐在高秀家的炕头上、院子里,向她学习手工编织。
 
  2015年,在上级妇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秀夫妇在武川新村社区成立了妇女手工编织基地。至今为止,基地先后培训荷包制作学员300多人,拖鞋编织学员200多人,串珠学员100多人。高秀夫妇说,他们如今有个小小的愿望,那就是争取依靠妇女手工编织基地开办自己的手工编织店,把手工编织发展成一项事业,继续发挥余热。
 
  一个孝老爱亲的人是高尚的人,一个孝老爱亲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一座孝老爱亲的城市是文明的城市。高秀夫妇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我们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他们用全部的孝心与爱心,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共同传承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让铜城开遍文明之花。(白银晚报 李琴琴)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陇ICP备10200311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21|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版权所有:中共白银市委网信办
西e网运营维护:西e网IDC中心技术支持:西e网技术服务中心 白银鸿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本站许可不得建立镜像连接,相关权益受法律保护。